第一组
(人物形象)
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先借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所运用的方法,概括出任务的性格特征,进而揣摩体验任务的内心世界。而刻画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里等描写来完成的。既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②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做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人物形象)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描摹人物的语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笑),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更细腻的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推动情节发展。
一般答题模式:找出描写方法→分析描写的作用(符合人物身份、体现性格特征等)。
第二组 (分析情节) 概括情节、分析情节的作用
【考点透视】
1,概述情节
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0从理清
小说的结构层次入手,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
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答题时对事件的概
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
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其中“何人做何事”不
能省。
2,情节的作用
对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
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
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
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第三组
(小说的蕴含意义)
小说的意蕴蕴含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语言表述中,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评价小说,往往可以发现作品所蕴含的新的思想内容。探讨小说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对作品传达出的作者感情、作品感染力的深入体会和理解。因为一篇小说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感情,一般来说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感情,它常常是一种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折射。人文精神还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本身就是对学生阅读的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提升。
阅读作品,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入手,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清楚从哪些角度和几个层面设题,然后根据解读加以分析。
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这要求依据文本,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解答,切忌脱离文本,泛泛而谈。一是要结合文本分析人物,探讨人物有个性色彩的性格、思想、品质特点;二是要联系时代,把人物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揭示其性格、思想及精神风貌代表的时代意义。
第一组
(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沧州后,在患难中忽然间遇见李小二。作者顺笔交代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李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短的插叙,即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理合情,还反衬了陆谦这位“朋友”的奸诈,而且为后文张本。
(2)揭示或暗示主题。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次要人物柯瓦连科兄妹,他们是小说中敢做敢为的人物,显示了外来新派人物的力量,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希望。
(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如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我”和《祝福》中的“我”。
第二组
(挖掘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挖掘小说的主题。
(1)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的生存状志和心理状态。
(2)挖掘小说主题的阅读突破点。
①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自
的思想内容.就等于抓住了探究的精髓。
①注意标题和体款。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时就是小说的线索,必须关注。
③抓关键性语句。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的评述、诠释的-些关键语句。
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要理解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
④注意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 ,解读时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剖析主题。
⑤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和作家的相关状况,认识人物形象在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一知人论世可以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⑥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尤其情节的突转,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手法。
(第三组)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情感活动进行描写。心理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心理描写:
1. 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表白,情感倾吐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形态,间接的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活动,总是要通过他的外貌神态,或是他的行动表现出来。
③通过对环境、景物、氛围的烘托或渲染间接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4.通过梦境幻觉等一些特殊手法,也能较好地表现岀人物的心理活动。
总之,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第一组
社会环境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是小说重要的描写手法。小说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小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手法和做用,对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小说的艺术之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环境描写可以对社会环境做全面的介绍,又可以对具体的生活场景做细致祥尽的描绘。
社会环境的描写的作用,社会对人类来说总是个具体的存在,社会群体的活动,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名俗的、地域的、流行的等都会在人的性格和心理上产生影响。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就是要将人物置于真实的、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定环境中,这个环境甚至对人物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整的社会环境描写可以充分展示历史的真实和民俗的真实,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二组
(重要语句)
重要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包括揭尔全文或投落中心、主要倾向的语句,体现文章思路的起总锁、总结或过渡作用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使用了修辞、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等。
(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我们可以先解释句子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表述整个句子的意思)
(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须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中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人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我们可以先点明句中运用修辞之处,然后再表述句子的含义)
(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的同时,待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第三组
(叙述视角和人称)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叫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我的叔叔于勒》中在讲故事时用第一人称叙述则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全知)。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
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分“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如《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小说家根据审美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这样既有利于交代背景,也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利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第一组
细节的作用
(1)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如鲁迅《孔子己》中,孔子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塔里的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人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2)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3)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营造一种氛围。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如《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做铺垫。
(4)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讯《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5)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如《荷花淀》开头的景物描写部分,白洋淀如画的风光,烘托了水生嫂丰富而美好的内心世界。
(6)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亭口”四个字,其实影射秋瑾瑾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是影射了秋瑾的
第二组作业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①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营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②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③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不开环境描写。
④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晶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丰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⑤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判断其作用时要联系上下文及其所处的位置。
第三组
(审美取向)
“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就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各个要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倾向、思想和感情。“价值判断”是指作品反映出来的作者对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人文情怀、道德情操等方面的评价尺度。“审美取向”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对正义光明的歌颂赞美,对黑暗邪恶的鞭挞批驳,对弱小者的悲悯,对恃强者的憎恶等艺术美感的取向,以及语言美、形象美、主旨美、情趣美、意境美等取向。
立足本文,依本寻源。这里所说的立足本文,指的是应根据本文的价值、情感指向去发掘作品中隐含的价值认知和审美追求。对本文的正确评价,要注意克服泛政治化、泛概念化的倾向。所谓泛政治化倾向,就是刻意将作者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引到社会政治主题上,给文本贴上政治标签,如一读朱自清的散文就给加上“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这样的背景;所谓泛概念化,就是用一种刻板、教条、贫乏、单一的模式去观照文本,言必赞还是否定,是认为优秀还是认为拙劣,都要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客观的标准,正确的思维。文章的思想感情往往不是单一的,表现积极健康内容的文章中也可能会有消极的思想存在,消极的思想因素中也会有健康合理的一面。正确的赏评标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准绳。评价有一个度的问题,主观色彩浓郁些,并不等于评价的主观性可以排斥评价的客观性上。事实上正好相反,主观性评价必须建立在客观性上,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同时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一分为二地发析,不可以偏概全、求全责备、主观臆断,不能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小说的表达技巧
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精妙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用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可能出现的设问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①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③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④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制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丰富而多样)。
对小说表达技巧性的题目,在组织答案时一般遵从如下思路:
①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②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③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第一组
文章思路
文章的“思路”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1)段内的结构层次;(2)全文结构层次; (3)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4)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概括文章的思路一段可以分四步:
第一步,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叙述的脉络。
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全网结构。具体做法是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段意,也要注意。
第四步,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子之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
第二组
(小说情感)
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除了思想外,情感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情感是小说的动力,如果没有情感的存在,小说仅仅是“事实的重述”,而非“感情的记录”。某种程度上,情感不仅是小说中的感性要素,而且具备结构的功能。小说中的情感,可以穿越时间、空间,使每位读者感受到情感的魅力。
小说的结构安排虽然注重生活本身的逻辑,但绝不是生活发展过程的机械再现,而往往按“情感逻辑”来赋予相应的形式。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故事从开庭审讯写起,是为了更有力地对整个沙俄社会进行控诉。表现他的“心灵辩证法”。
人文关怀也是情感的一种表现。人文关怀是小说的永恒主题,是其尚善的终极追求。鲁迅小说的人文精神最为深厚,透过他冷峻的笔调,从愚昧的华老栓、不幸的祥林嫂,尤其是那个寄寓着作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忧愤情感的阿Q身上,人们看到的正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的人文关怀。
第三组
(小说情感)
小说中的情感:小说在情感的处理上,不会过度饱满和激烈,而会适当地隐忍和节制,让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如在《礼拜二午睡时刻》里,读者从人物的言行举止里,从小说内容的安排中,就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感。人物内心情感的强烈冲突和表述语言的高度简洁,使小说极有张力。
小说中的情感应在经过耐心的酝酿和铺垫之后,具备爆发而溃决的势头。小说中的情感应保持一种蓄势侍发的态势。
高考中有关小说的情感的题目相对集中,设问方式有“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感情,结合文本具体说说它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小说里的人物具有哪些高尚的情怀,请具体分析”“结合故事情节,请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等。解答时,我们要注重小说情感的把握,用心瑞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关注情感与情节、情感与人物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